浙江省级新区成绩单相继出炉——“七兄弟”,拼出新动能
  • 日期: 2024-04-15 09:46
  • 来源: 浙江日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新区,是眼下的热词。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推动上海浦东、河北雄安、浙江舟山群岛等19个国家级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高质量发展需要“领头羊”,国家如此,省域亦是。4月2日,浙江省首个省级新区——杭州钱塘新区,迎来批复5周年的日子。5年来,浙江省级新区总数已增至7个,最近的一个,是去年挂牌的温州湾新区(其余5个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金华金义新区、台州湾新区)。

作答“省级新区”这一新命题,浙江“七兄弟”发展质效如何?在全国均大手笔加码省级新区的背景下,浙江又将如何再进一步?结合最近陆续出炉的省级新区“年报”,我们作一观察。

变与不变的背后

省级新区,是浙江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批复时间来说,长则5年,短则1年,浙江省级新区的发展历程不算太长,但足以让人观察到一些新趋势。

变,是它们共同的关键词——

家底厚了。在杭州钱塘新区,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不足2900亿元;去年,突破3600亿元,位居7个省级新区之首。这意味着,制造业当家的杭州钱塘新区,家底更厚实了;

体量大了。省级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快于所在省市。绍兴滨海新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亿元;去年达924.08亿元,增速达8.2%,增速居全省七大新区之首。

创新强了。省级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尤为注重项目的“含新量”。去年,金华金义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0.2%;温州湾新区虽为新设,创新指数已位列浙江第七;杭州钱塘新区R&D经费投入强度5.16%,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二……

一个更直观的变化,还在于环境。一栋栋新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马路相继投用……于省级新区而言,从一纸蓝图到高楼林立,是一个城市更新的过程。走进湖州南太湖新区,前脚跨出摩天大楼,后脚便可踏入菜地稻田,都市CBD和田园生活,在同一空间里实现快速切换。

变化之下,不变的是保持改革的快节奏。每个省级新区的发展都聚焦自身特色,让改革成了共性。作为浙江7个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之一,钱塘新区面向办事群众推出兜底服务;宁波前湾新区的“新春第一会”聚焦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等系列改革。

改革带来的结果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再反哺于产业聚集,从而带动人口的聚集。金义新区十年人口增长达60.63%,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土。

每一个都有“看家本领”

细察每个省级新区的定位,从不同范畴出发,均有4个。拿钱塘新区来说,就是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将视野拉大,浙江7个省级新区中,钱塘新区和前湾新区被赋予“世界级”重任,分别聚焦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

南太湖新区、金华金义新区和温州湾新区等3个新区被赋予“全国性”使命,分别聚焦“两山”理念转化、国际贸易和民营经济;

钱塘新区、南太湖新区、前湾新区、台州湾新区、温州湾新区等5个新区被赋予“长三角”区域使命,分别聚焦融合发展、区域发展、一体化发展、民营经济和先进制造;剩余则从大湾区、省域等范畴进行定位。

省级新区定位不同,依据的是自身优势。从这个维度来说,省级新区最终是代表浙江去参与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竞争和合作,更好提高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经过数年发展,浙江“七兄弟”离各自目标日益接近。

拿制造来说,前湾新区瞄准“新能源汽车之城”,去年,新区建设六大联合实验室,推进智能硬件、智能电池管理等方向技术攻关;

钱塘新区迈向“世界级”也有“看家本领”,和过去“大而全”的招商不同,钱塘新区注重有前景的细分产业,深耕合成生物、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台州湾新区正在飞向万亿级“空天产业”,近日,台州湾新区机场启用,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支撑;

温州湾新区探路增值化改革,按照“线上淘宝+线下超市”思路,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省级新区一路奔跑,先行先试,始终是它们身上最鲜明的标识。

生成新动能要靠“两只手”

“省级新区,还面临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改革创新不够深化等痛点。”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正高级经济师苏斯彬说。

在苏斯彬眼里,省级新区虽是政府有形之手的产物,但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要素资源分配交给“无形之手”。“发展新区不是‘画个圈’了事,而是因地制宜、因区施策,用改革创新解放生产力,激起要素资源的化学反应。”苏斯彬说。

“省级新区,与经开区、高新区等如何错位,是亟需破题之处。”苏斯彬发现,很多省级新区都有一些国字号开发区作为产业支撑,“如果单纯谋求产业领域的集聚发展,省级新区的定位就狭隘了。”

苏斯彬认为,浙江的省级新区,要在践行区域发展战略承担作为,“此外,‘新’还体现在改革创新上,建议在行政审批和城市服务权限、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省级新区应承担起改革试点。”

知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前行,省级新区的机会也在眼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的《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对今后三年国家级新区拟集中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

“这个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省级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尤其在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对标对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苏斯彬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