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十年·衢州”主题新闻发布会
  • 主题“‘浙’十年·衢州”主题新闻发布会
  • 时间2022年9月13日下午4:30
  • 嘉宾中共衢州市委书记高屹,中共衢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张艳
  • 地点衢州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市行政中心3号楼一楼会议室)
  • 简介近期,浙江举行“‘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9月13日下午,“‘浙’十年·衢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衢州市委书记高屹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回答有关问题。
  • 我要咨询:点击前往>>
  • 文字实录

    中共衢州市委书记高屹,中共衢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张艳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衢州市各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变革,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发布会由中共衢州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崴主持。

    高屹书记作主题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衢州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追赶跨越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八次来衢州考察调研,对衢州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十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交出了一份有厚度更有温度的靓丽答卷。

    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殷殷嘱托,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衢州最大的任务,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动能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最大增量。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964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8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1%;投资、消费、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1.6%、9.8%和11.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7.9:51.2:40.9调整为4.7:43.2:52.1。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成功落地,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形成集聚集群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331亿元提升到2494亿元。横下一条心抓创新制胜,衢州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新创成4家省级高新区,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建成运行,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整体落成开园,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68家增加到555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从1.03%提高到2%。

    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殷殷嘱托,推动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

    我们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平台,持续完善功能、集聚人气商气,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交通先导取得重大突破,杭衢高铁建设全线推进,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开通运营,杭新景高速建成通车,杭金衢高速双向八车道贯通,民航通航城市从3个增加到24个,衢州港2019年开港以来货物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滚动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持续深化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建设,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等成为城市新地标,四省边际中心医院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悦榕庄酒店集群等一批重大商业配套设施落成在即,未来社区建设全域推进,整座城市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城镇化率从45.7%提高到58.1%,常住人口增加15.5万人,城镇人口增加35.3万人。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2021年度测评中位列114个地级市第一。

    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思想要有新解放,观念要有新转变”的殷殷嘱托,推动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

    我们把改革作为最大的源动力,全力当好“改革先锋”,改革已经成为衢州最具辨识度的标识。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取得重大共性成果,基层智治系统和大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碳账户碳金融”“智慧助残”入选全省“最佳应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省示范。连续2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高位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杭联甬接沪”深入推进,成功加入杭州都市圈,获批自贸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牵头组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殷殷嘱托,推动绿色发展开辟新境界。

    我们把生态作为衢州最大的优势,全力做好保护和转化的文章,持续擦亮生态“金名片”。市域出境水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八夺五水共治“大禹鼎”、两夺“大禹鼎”金鼎。市区PM2.5浓度从2013年的 68 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8.2%提高到95.6%。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国首创碳账户体系,全市域推进“两山合作社”改革,衢州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殷嘱托,推动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我们把共同富裕作为最大的民生,下大力气补短板、促增收,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扎实推进“扩中”“提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10%,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三;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5缩小至1.8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串珠成链,未来乡村蔚然成景,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家庭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新改扩建幼儿园117所、义务段学校120所,全市域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6人提高到3.51人;人均预期寿命从78.6岁提高到81.9岁,荣获“世界长寿之都”称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同标,2021年底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2 %、99.97%,均列全省第一。一体推进法治衢州、平安衢州建设,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大仗硬仗,平安市创建实现“十六连冠”和全域“满堂红”,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

    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殷殷嘱托,推动管党治党焕发新气象。

    我们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努力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衢州铁军。建立健全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机制,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实现“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打响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健全抓人促事制度体系,创新推行专班工作制,建立“十条军规”“电视问政”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衢州被中组部列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全国八个典型之一。持续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建立市级部门比晾晒、县(市、区)“流动红旗”评价、乡镇(街道)赛马比拼等机制,创新设立作风指数,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和“两专工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清廉衢州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圆满完成监察体制改革,打响“365监督在线”政治监督品牌,创新推行纪检监察信访“最多访一次”,全省首创市县巡察一体化,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衢大地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一个市域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回首奋斗路,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衢州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实现的每一步跨越,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也更加深刻感受到,干好工作有千条万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第一次来衢州调研,就提出了“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等重要指示要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吹响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进号角,并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踏上新征程,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按照省党代会的部署要求,锚定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现代产业、人才科创、数字变革、开放开发、交通物流、全域旅游、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生态等十个“桥头堡”,进一步做强自己、服务周边、创新合作、彰显示范,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和省际地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新路径,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衢州力量。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较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衢州提出“保五争三拼第一”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特别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招商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这方面衢州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高屹: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而崇高的任务交给了浙江。衢州作为浙江的加快发展地区,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肩负着特殊使命,重中之重就是要缩小同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所以去年,我们坚持高目标牵引,自我加压确定了“保六争三拼第一”的目标,也就是衢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重点工作在全省都要“保六争三拼第一”。刚开始,也有人担心,目标会不会太高、能不能完成?但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位列全省前六,其中8项前三、2项第一。今年我们继续加压,明确要“保五争三拼第一”“助跑跳、摘桃子”。今年上半年,虽然遭受疫情冲击,我们仍然交出了一份经济高分报表,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11项全省前五、6项前三、2项第一。特别是一些过程性指标尤为喜人,1—7月,工业投资增长39.4%,制造业投资增长56.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5%,增幅分别连续6个月、4个月、7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1.8%,全省第二;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增长48.8%。这些都是工业强市“滚雪球”效应的集中体现。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抓招商、重抓产业、狠抓平台,“栽树工程”已经结出了成果。去年8月,我们喊响“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谋划实施了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力争“十四五”再造一个衢州工业,实现总量双翻番、效益双倍增,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4000亿元、1000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超过27万元、140万元。这里面,重中之重:一是抓招大引强。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去年以来相继引进了时代锂电、吉利“三电”、金瑞泓、习谷科技等4个百亿级项目,大大提振了全市上下抓工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抓主导产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化学材料和锂电材料基地。去年六大产业链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210亿元,力争到“十四五”末突破3000亿元,形成 1 个千亿级、5 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抓企业上市。启动企业上市“3030”行动,实施梯队企业扩容、培育企业成长、上市公司提质、企业上市畅通“四大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0家以上、总市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去年以来,全市新增A股上市或过会企业10家、总数将达到16家,实现了各县(市、区)和沪深北交易所各板块“两个全覆盖”。

    虽然我们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拿出超常规的举措,久久为功地抓下去。接下来,我们将谋划实施工业强市2.0版,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链”融合,推动工业强市全上跑道、全速奔跑、全面突破,实现爆发式的裂变增长,打造四省边际现代产业桥头堡。

    新华社记者:这些年衢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家有目共睹,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衢州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徐张艳: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年轻的地级市。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目标,着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特别是按照“补课+超前”的思路,谋划布局了一大批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项目,为衢州的城市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跃迁”。

    首先,是交通格局的跃迁。衢州虽然有着“四省通衢”的区位条件,但现代综合交通的发展起步较晚。这些年,我们大力实施交通先导工程,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全市新建铁路4条、高速或国省道3条,成为全省首个县县通高铁(动车)和高速公路的地级市。其中,杭衢高铁明年建成通车后,衢州到杭州最快只要41分钟。断航半个多世纪的钱塘江中上游航道恢复通航,让衢州真正实现了“通江达海”;这个月,我们又将开工总投资90.3亿元的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民航方面,衢州的通航城市已经增加到24个,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次,是功能品质的跃迁。去年10月22日,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在衢州新落成的3万人体育场开幕;仅仅过了一周,总投资约30亿元的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建成启用;今年4月,总建筑面积25万方的衢州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这些只是衢州补强城市功能的一个缩影。目前,我们正按照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南孔古城、核心圈层和高铁新城三大组团。其中,南孔古城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来建设,突出抓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文化修成,集中展示南孔圣地的风貌;核心圈层是城市的中央公园,我们留下了一片近10万平方米的大草坪,布局了鹿鸣山文化院街、半岛时尚文化创业园、悦榕庄酒店集群等项目,加快打造中央休闲区;高铁新城从无到有,科创、教育、健康等板块初见雏形,将成为驱动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狠抓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和景观微提升,为老百姓构建15分钟幸福生活圈。

    第三,是市民文明素养的跃迁。2015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过5年多的努力,衢州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此过程中,我们提炼形成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制订实施了《衢州有礼市民公约》20条,提出了“八个一”的有礼实践(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礼”的城市、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一座“拆墙透绿”的城市)把广大的老百姓都发动起来,致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当然,衢州的城市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将以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在细微处用心、细节上用力,加快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近年来,衢州在改革创新方面力度很大,特别是衢州作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的全市域试点,在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上有很多探索创新,这方面能给我们作个详细介绍吗?

    高屹:去年以来,全省启动了数字化改革,这已成为浙江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鲜明标识。衢州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基层治理,在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水平上作了一些探索。这里,我想先从一个小案例说起。大家都知道,基层干部最经常最繁重的一项工作就是巡查。过去的巡查,主要是靠基层干部的“一双眼睛、两条腿”,拿个本子、带个手机去巡查,看到问题拍个照记录,回来报告后再交办处置。这样的巡查方式,有几个弊端: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一些比较偏远、隐秘的角落容易遗漏;二是发现问题到交办处置,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三是大家各巡各的,容易出现重复巡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组建了全市域无人机巡检网,开发“综合飞一次”场景,两小时一次开展智能巡查。我们嵌入了46类智能算法,可以智能识别施工隐患、垃圾乱堆放、违法建筑等70多种基层的高频事项。而且通过与基层智治系统打通,无人机可以把发现的问题,智能流转到“基层治理四平台”分拨交办,实现了数据一次性采集、21个部门共用,切实减轻了基层的巡查负担,提升了综合执法的质效。实战应用以来,新增发现问题中有70%依靠无人机智能识别,基层办件量上升了34.6%,而月均处置时长下降了19.3%。

    这只是衢州数字化改革赋能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衢州以承担全省唯一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市域试点为契机,边探索、边实践、边提升,着力构建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线下,我们持续迭代建强基层治理“141”体系:县级层面,将矛调中心、大联动中心等,统筹整合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覆盖基层治理所有业务;乡镇层面,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主干,集成推进乡镇模块化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推动乡镇核心业务和机构职能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村社网格层面,依托“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三联工程”、共富党建联盟、现代社区建设、微网格调整优化等抓手载体,不断做实村社、网格,提升治理实效。线上,我们在全省率先构建基层智治系统,从采录感知、知识能力、赋能跃升入手,建设基层智治大脑“一网一域一中心”;建立事件中枢,推进省级贯通应用和市县应用的各类任务事件一体集成融合,从而更好地打通市、县、乡、村、格工作界面,实现越往基层越综合、越集成、越极简,全过程赋能“141”体系、全领域实战基层治理。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基层智治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能力、基本模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防汛防台、信访维稳等大战大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迭代、实战实效,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标准、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强大的能力集、动力集,不断巩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衢州经验”。

    经济日报记者:生态是衢州的一张金名片,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衢州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实践?

    徐张艳:衢州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要求我们“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这些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一张蓝图、一以贯之,统筹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逐步走出一条“全域治理+全域转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高标准推进全域治理。衢州的“衢”字,左右两旁一个“行”,中间两个“目”、一个“佳”,意思是欢迎大家到衢州走走看看,满目皆是佳景。这些年,我们按照建设全域大花园的要求,狠抓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打出了全域美丽河湖和污水零直排创建、钢铁水泥等全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行动、全域烟花爆竹禁燃、全域“无废城市”创建等系列组合拳,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从“局部示范”迈向“全域美丽”,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已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高起点推进全域转化。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坚持以改革求突破,积极拓宽资源转化路径,推动全域绿色发展。比如,在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方面,创新成立“两山合作社”,出台生态资产抵(质)押制度,目前全市生态产品金融授信已经达到36亿元,通过项目开发运营带动村集体增收3000多万元、农户增收7500多万元。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2014年率先启动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创新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

    特别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衢州依托绿色金融改革打下的基础,在全国首创碳账户体系,围绕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林业碳汇等7个领域,全面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机制。目前,我们已经累计发放碳账户贷款316亿元,用于支持企业低碳发展和引导群众低碳生活。接下来,重点将在推动碳排放“双控”预算化管理、构建“双碳”市场化推进机制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我想,生态既是衢州的金名片,也是一张“瓷名片”。今后,衢州将一手抓治理、一手抓转化,加快全域绿色转型的步伐,久久为功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公共服务,这方面衢州有哪些具体措施,下步如何深化?

    徐张艳:衢州虽然是省内加快发展地区,但我们始终坚持用“小财政”办好“大民生”,过去十年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5.3%。全市新增学位6.9万个,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3.38张提高到7.10张。“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持续加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占比达到56%,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新增13.1平方米和15.4平方米。

    特别是在群众办事便利度上,衢州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的领跑者,作了大量探索,也赢得了口碑。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过去老百姓买房,办理贷款的流程比较复杂,去年我们在全国率先推行住房(组合)贷款“不见面”办理,原先夫妻双方必须现场面签并填写40个表单、签名按手印各15次,如今线上面签只要4条短信、3次刷脸、2次签名、1张电子表单就可以完成业务,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也提高了政府部门和银行系统的工作效能。这样的例子在衢州还有很多。

    当然,从衢州看,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们的6个县(市、区),都在山区26县范畴。如何提高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必须立足实际,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这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做精人口集聚的文章。这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前提。我们正在制定人口集聚新政,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有序引导农村特别是山区库区人口向中心镇、县城和中心城市梯度转移,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二是做优功能布局的文章。主要是通过统筹规划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实现15分钟公共服务生活圈全覆盖,不断提高便利共享水平。三是做强服务质量的文章。聚焦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加快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特别是围绕“一老一小”,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落地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家庭养老托育成本。四是做实托底保障的文章。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推动资源集聚的基础上,还要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社会保障,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牢牢兜住偏远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地区和弱势特殊群体的基本底线。

    解放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今年7月份,衢州发布了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下一步如何弘扬践行?

    高屹: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勉励我们“做好衢州工作,首先要自信”“要有干大事的气魄、创大业的胆识、谋求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强调“要坚持建设一流、创造一流、达到一流”,这些都体现了对奋斗精神、奋进状态的要求。今年4月和7月,我们相继召开了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衢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宏伟蓝图,围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出了打造十个“桥头堡”的目标任务。对标更高的发展要求,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迫切需要激发全市上下的干劲和斗志。

    为此,我们在全员发动、广泛征集、深入研讨、评选论证等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崇贤有礼,是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的人文传承,就是要在全市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人讲礼、处处见礼”的浓厚氛围。开放自信,是大气包容、自强不息的内在品质,就是要跳出衢州发展衢州,舍我其谁、敢教日月换新天;创新争先,是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时代追求,就是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善于破难、勇立潮头。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为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推进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的弘扬培育践行,我们通过实施理论阐释、新闻传播、文明践行等六大行动,着力推动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化为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同和自觉行动。一是突出示范引领。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以党委(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大讨论活动,使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人人知晓、人人理解、人人认同。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开展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在公共场所、文化阵地、户外大屏等醒目位置设置标识标牌,纳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同国内知名雪糕品牌马迭尔联合推出城市联名款文创雪糕,让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三是大力弘扬践行。把培育弘扬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打造十个“桥头堡”、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推进“六治六提”作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现在,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了衢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宣传宣讲、活动推广、典型选树等各种形式,全领域全体系全联动,让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衢州高质量发展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切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