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浙江监管局:四方面做深做实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
  • 日期:2022-05-31 09:16
  •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开展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是浙江监管局转型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发力的形势之下意义凸显。浙江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刘昆部长讲话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政治引领、服务决策、强化监管、储备保障四方面,不断推进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做深做实,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力量。

一、政治引领,明确方向定位

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浙江监管局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提高工作站位,将对“国之大者”的认识融为分析评估工作的内核与支柱。一是着眼宏伟蓝图。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以学促思,学以致用,始终做到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心中有数。二是聚焦年度重点。认真学习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以及财政部年度重点工作要点和指引,坚持站稳财政立场,聚焦全年财政经济重点稳步推进运行评估等各项工作。三是把握动态变化。依托财经新闻周报等机制,主动搜集当前地方经济社会热点,及时把握最新形势,分季度确定分析评估要点。

二、分析先行,服务上级决策

服务上级决策和强化属地监管,始终是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的两个重要目标,又以前者更为重要。浙江监管局紧紧围绕“做强体系,把握重点,关注变化”,从“宏、中、微”三个层次不断完善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体系。一是关注总体形势。经济方面,围绕供给侧的一二三产业和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综合运用结构性分析等各种方法,把握全省经济总貌;财政方面,围绕“收、支、余”全链条,关注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突发性风险,做好监管预警。二是关注重点行业。紧密结合浙江省产业经济特点,围绕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深入分析,注重抓紧产业链主线,关注财政政策和经济现象在产业上下游的传导过程,跟踪中央重大政策在属地的落实情况。三是关注最新变化。综合常规分析、调查研究、新闻跟踪等各条途径获取的数据异动、运行瓶颈、舆情信息,关注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兼顾反映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典型问题,及时做好下情上达。

三、点面结合,强化县区监管

县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浙江监管局充分重视县区财政平稳运行这项重要政治任务,从“点、线、面”三方面入手,强化县区财政运行监管。一是依托指标体系实现全面覆盖。立足财政“收、支、余”全链条的分析框架,关注收入质量、分类重点支出和库款管理等内容,建立县区财政运行日常监控指标体系,开展对10个市本级和82个区县级的常态化分析评价,并为现场监管提供任务选点和疑点标示。二是借力专题调研实现双线切入。围绕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将专题调研和运行评估相结合,横向连线“财、税、库”多部门,纵向连线“省、市、县”多层级,适度延伸至市场主体,深入一线了解县区财政运行状况,了解问题瓶颈,及时向财政部反映。三是问题导向开展点对点监管。围绕财政部下发的各类重点市县名单,结合常态化监控掌握的初步线索,筛选收入、“三保”、债务等风险偏高地区,综合采用约谈、座谈、现场监管等方式,了解基层实际,摸排违规问题,进行风险预警。

四、数据托底,持续强本固基

分析评估工作深度依赖对地方财政经济信息的掌握,同时考验本部门信息收集、整理、利用等多项能力。浙江监管局坚持苦练内功,围绕“三个储备”持续强本固基。一是做好数据储备。综合整理历年积累的财政经济相关重要数据,打造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监控数据库,建立“数据驾驶舱-主要财政经济报表-各部门基础数据”的三级数据架构,为运行评估打好数据基础。二是做好技术储备。围绕地方财政运行评估中频繁出现的信息提取、长期跟踪、可视化展现等应用场景,形成以多维展现、交叉比对、监控预警、趋势分析、人工智能等为主的信息化工具体系,支撑基础数据实现从“看”到“用”的转变。三是做好知识储备。系统梳理财政监管政策文件,充分盘活历年沉淀的分析报告、专题调研报告、专题材料等工作成果,结合各部门传递的相关资料,形成专题数据库,为运行评估等财政监管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初步实现关键词检索、数据标签等功能,大幅提升相关资料的利用效率,更好服务财政监管各项工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