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引领浙江 一张蓝图赓续奋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一
  • 日期: 2021-06-08 14:48
  • 来源: 浙江省统计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释进一步发挥浙江发展的“八个方面的优势”,提出指向未来“八个方面的举措”。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八八战略”从内涵上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的清晰脉络,在外延上融汇集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量身定做的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

2003年以来,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在“八八战略”的指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大地发生了精彩蝶变,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为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浙江素材、浙江实践和浙江样板,为世界领略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和四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一、综合实力连上新台阶、跨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2003年以来,浙江生产总值平均三年跃上一个万亿级台阶,从2002年的8041亿元跃升至2004年的11482亿元,2年年均实际增长13.9%(GDP增速扣除价格,下同),是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8年跃至21285亿元,4年年均增长12.9%;2011年跃至31855亿元,3年年均增长9.9%;2014年跃至40023亿元,3年年均增长8.0%;2017年达到52403亿元,3年年均增长7.8%;2019年增至62462亿元,2年年均增长6.9%。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浙江在大战大考中交出高分报表,全省生产总值进一步增至64613亿元(9368亿美元),超过2019年居世界第17位的荷兰,占全国的6.4%。2003-2020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增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2002年的8.5∶51.2∶40.3调整为3.3∶40.9∶55.8。人均GDP从2002年的0.20万美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一万美元仅用了10年时间,2017年增至12680美元跨入世界银行国别收入分组标准高收入经济体门槛,2020年进一步增至14588美元。2003-2020年,浙江人均GDP年均实际增长7.8%。浙江发展已迈入增长高速、质量高端的轨道。

图1  2002-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亿元)

二、发挥体制优势,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03年以来,浙江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种所有制经济[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推动浙江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国有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整体实力居于全国第一方阵。2019年,全省国有经济增加值14054亿元,占GDP比重22.5%,比2002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垄断性工业行业。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1.8%,创造了16.3%的增加值、14.0%的营业收入和14.0%的利润总额。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大资源,是浙江经济最靓丽的金名片。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2800亿元(初步预计数),占GDP的66.3%。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49.8%提高到2019年的62.1%,提高12.3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96家浙江企业上榜,连续22年居全国第一,涌现出吉利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2020年,三分之二经济体量的民营企业贡献了60%的固定资产投资、74%的税收收入、82%的外贸出口和88%的就业岗位,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作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


三、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2003年以来,浙江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的交流与合作,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国内国际贸易市场日益繁荣,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形成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消费市场快速扩大。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3104亿元增至2020年的26630亿元,年均增长12.7%。实体交易市场交易活跃,2020年末,全省拥有商品实体交易市场3342个,其中十亿级和百亿级市场分别有253和34个。2016年义乌小商品城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连年稳居全国第一;2017年中国轻纺城年交易额又突破千亿元。

外贸规模快速增长。浙江进出口总值从3472亿元增至33808亿元,年均增长13.5%,是全国最主要的贸易大省之一,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四。其中,出口从2434亿元增至25180亿元,年均增长13.9%,自2011年连续十年居全国第3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6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74.9%,年均增长9.8%。服务贸易实现新提升。2020年,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4285亿元,居全国第一方阵,是2015年的1.6倍;创建首个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消费市场从“线上线下之争”逐步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形成良性竞争的发展模式。浙江培育出一些全球知名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零售平台。2020年,浙江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交易额分别以22608、1023亿元稳居全国第2位,淘宝镇和淘宝村数均居全国第1位,全省出口活跃网店突破11.7万家。

“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格局形成。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实际使用外资从2002年的4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58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的比重提升至10.9%。“走出去”稳定有序。2020年,浙江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631家,境外直接投资本案额110.3亿美元。对外投资大省地位稳定,至2020年末,累计境外投资备案额679亿美元,涌现了吉利、青山等一批本土民营跨国企业,投资覆盖149个国家和地区。全域旅游业快速发展,据初步测算,202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4361亿元,占GDP的6.8%。2019年,旅游创汇收入26.7亿美元,入境过夜游客达467亿人次。

图2  2002-2020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值(亿元)

1.png

四、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3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中有进。全省工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3670亿元增至2020年的2265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5%。2008年金融危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分水岭。2003-2008年,工业经济延续之前的高速增长态势,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4.3%。2008年后,工业经济运行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步入新常态,2009-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在“八八战略”的正确引领下,浙江迅速甩掉“速度焦虑”,灵活运用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危机与挑战中跨上新台阶,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1%,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0万元/人,相较2002年的5.8万元/人提高了19.2万元/人。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纺织、服装、皮革、塑料等日用轻工为主逐渐向电气、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转变。按增加值总量排序,前三大行业由2002年的纺织、电气机械、电力转变为2020年的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电子、通用设备。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引领作用增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增强。2016-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3个百分点。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5%,比2015年提高4.0个百分点。2016-2020年,高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4.6%、10.5%和10.5%,增速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020年,高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5.6%、33.1%和44.2%,比2015年提高4.9、7.5和7.4个百分点。

7CF0B92A-61D4-457b-B1CC-26C4CA14D240.png

五、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

2003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把城乡协调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筹划,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区域深度融合。

城乡协调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11716元增至2020年的62699元,连续20年居全国第3位、省区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40元增至31930元,连续36年居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从2.37缩小至1.96,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11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市倍差由2013年的1.76降至1.64,是全国城乡、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2002年的37.9%、40.8%降至2020年的27.4%和32.3%(2019年分别为27.1%和30.6%)。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7年以来,大力推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构成的五级城镇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末,全省城市化率为72.2%,比2002年提高24.7个百分点。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的城镇体系不断完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4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6.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4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成以上,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自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来,至2020年底,全省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45个、示范乡镇500个、风景线600条、特色精品村150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1290个、美丽庭院200多万户,着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专项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测全国第一。100%的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提升至85%,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5%,资源化利用率90%,无害化处理率100%。2020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首次达到100%,农村规范化公厕6.5万座。

图3  2002-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倍差(元)

210608104141746810.png

六、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

2003年以来,浙江坚持不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省建设,扎实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出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至2020年末,累计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2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2018年,“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浙江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

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居全国前列。2020年,万元GDP能耗由2015年的0.45吨标准煤降至0.41吨标准煤(2015年价);万元GDP用水量25.3立方米,“十三五”时期累计下降37.1%。坚守耕地红线,基本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0年,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9.0%;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升至93.3%,比2013年提高24.9个百分点。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升至94.6%,比2013年提高30.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无劣Ⅴ类水质断面。2019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为365和19.42千克/公顷,比2002年下降18.8%和37.8%。2020年,森林覆盖率上升至61.15%(含灌木林),居全国前列。

七、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

2003年以来,浙江山海协作26个加快发展县(区)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通过加大经济强县产业转移和要素支持力度,积极谋划新兴产业合作,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6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从2002年的850亿元起步,连续跨越新的台阶:2008年突破2000亿元,2011年突破3000亿元,2014年突破4000亿元,2017年突破5000亿元,2020年达到5916亿元。通过优化转移支付地区分类分档体系,26县民生支出等转移支付比例达80%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26县倾斜,每年安排30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26县考核奖励。开工建成一批铁路、高速公路项目,使26县基本融入杭甬温1小时交通圈。

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持续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行动”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致富。2015年,26县实现集体“摘帽”,全面消除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较高水平完成脱贫攻坚战。此后,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家庭增收、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等问题,2020年实现“三个清零”。 持续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2018年低保标准实现城乡同标,2020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0632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几年连续两位数增长,2017-2020年年均名义增长14.3%,增幅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5.6个百分点。

八、发挥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以来,浙江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资源要素保障,狠抓项目推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经济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先后实施“五大百亿”工程、“三大千亿”工程、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工、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和“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等。2003-2020年,浙江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5.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4.6%,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领域。发电能力大幅度增强,年发电量由2002年的778亿千瓦时增至2020年的353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8%。

形成水陆空畅行的立体交通网。到2020年底,全省在册通用机场17个,建成A类通用机场11个,2020年旅客吞吐量499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2万吨。铁路营业里程为3160公里,比2002年末增加1948公里,年均增长5.5%,其中高铁里程1533公里,占比达48.5%。公路总里程12.3万公里,是2002年的2.7倍,其中高速公路5096公里,是2002年的3.9倍,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2020年末,全省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5个,宁波舟山港成为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煤炭、粮食储运基地。202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1.7亿吨,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TEU,位列全球第三。

通信基础网络覆盖城乡,技术先进。2020年末,全部行政村通邮、通电话,光纤网络建制村全覆盖。快递业务量由2005年的0.6亿件增至179.5亿件,居全国第二,其中金华(义乌)市快递业务量突飞猛涨至90.1亿件,业务量首次超过广州,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九、发挥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2003年以来,浙江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6位,区域创新能力由第6位升至第5位。2020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472亿元,是2002年的19倍。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由2002年的57.7亿元增至2019年的1670亿元,增长近28倍,年均增速达20.6%,预计2020年R&D经费达到1800亿元以上;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72%提升至2.67%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2.8%。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由2002年的4.46万人增至2020年的预计56万人,增长近12倍,研发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科技产出成果丰硕,2020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3.1和39.2万件,是2002年29.8和36.4倍,其中发明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分别由2002年的10.7%和1.8%上升到2020年的27.5%和12.7%,知识产权含金量有了全面提高。

高水平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紧扣教育现代化建设,2020年,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为99.1%;普通高考录取率超过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4%。高等学校由2002年的60所增加到2020年的110所,在校学生增至125.9万人,研究生增至11.0万人,毕业学生增至31.0万人。2016-2019年,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县(市、区)比例由2015年30.0%提高到2020年100%。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尖端人才不断涌入。2020年末,全社会人才资源总量预计1418万人,比2003年增长4倍左右;人才资源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3年的9.7%提高到2020年的36.1%,提高26.4个百分点。2020年,“两院”院士55名,其中2019年新增7名,创历史新高;入选国家引才计划建议名单的外国专家人选达46名,约占全国总入选数的40%,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1位。

文化产业稳步增长。2010年、2014年、2017年和2019年,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1000、2000、3000和4000亿元大关,2019年为4247亿元,是2002年的18.6倍,占全省GDP的6.8%,比重比2002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20年预计增至4300亿元。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位。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2020年末,全省建成公共图书馆104个、文化馆102个、文物部门管辖的博物馆158个,比2002年分别增加21、16和88个。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又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在新的征程中,浙江将始终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作为总旗帜,秉持浙江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干在实处、走到前列、勇立潮头,让“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上开出更加艳丽的理论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之果,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示之窗和实践范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