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党史故事—探寻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丨俞秀松: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
  • 日期: 2021-06-30 14:12
  • 来源: 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点击播放视频

人物名片:俞秀松,又名寿松,字柏青,化名王寿成,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人。他积极参与组织杭州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创办《浙江新潮》,发浙江新思想之先声;参与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担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为早期共产主义事业尤其是党团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受王明、康生诬陷,1939年被冤杀于莫斯科,1962年,被国家追认为烈士。

“一间屋子可以翻新,一个国家为什么不行?”

1899年,俞秀松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溪埭里(今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父亲俞韵琴是溪埭俞氏族长,提倡教育、热心公益,在村里创办行余初级小学。俞秀松不仅受父亲教导,也在行余初级小学读完了初小。

俞秀松故居,是俞氏家族几代人居住的祖屋,原本只是几间平房,经俞父翻修后,成了一幢两层楼高的中式宅院。站在宅院中,俞秀松的侄子俞治华娓娓道来:“翻修宅院时,他(俞秀松)父亲教导他,一间屋子可以翻新,那么一个国家呢?”

这样的家庭教育,无疑为俞秀松崇高的人生理想埋下了伏笔。1919年,俞秀松离开家乡返回杭州,临上船时与大弟俞寿乔说:“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他的足迹遍布杭州、上海、广州、新疆、苏俄等地,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

成为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

在新思想冲击旧时代的背景下、在参建党团的实践中,俞秀松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全国爆发,俞秀松是杭州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后,他又与宣中华、施存统等人创办了进步刊物《浙江新潮》,此刊是五四运动时期浙江宣传新思想的一面旗帜,陈望道称赞其为“浙江的一颗明星”。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它其实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俞秀松不仅是重要成员,更受陈独秀委托,筹建中国首个共青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第一任书记。他积极发展组织、对团员和进步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例如,1921年3月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1922年赴杭州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当时,俞秀松的党内、团内地位如何?在1921年的一封家书中,他写道:“上海的朋友们推举我为留俄学生代表之一,而且推举我为中国赴俄京第二次国际少年共产党的代表。”他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出色的工作也得到认可,青年共产国际东方部书记格林赞誉,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

用一生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做官?我永不曾有这个念头!”俞秀松在家书中多次表露出对升官发财的不屑一顾。他大半生都在革命一线冲锋陷阵,但他坚守初心、淡泊名利,所图不过“救中国最大多数劳苦群众尔!”

1922年,俞秀松离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中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讨伐陈炯明叛乱,并担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

在广州期间,他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返回浙江,参与筹备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在各地开展工农运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身处新疆的他积极奔走,带头倡导所有公职人员捐出两个月的薪水。倡议得到新疆各族人民响应,两个多月筹集到的资金就购买了17架飞机和5万匹战马。

日月新天,秀松长青。坐落在次坞镇溪埭村的俞秀松纪念馆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时隔百年,俞秀松的身影不但没有褪色,反而越发清晰。他与众多革命先驱一起化身黑夜中的火把,照亮党的诞生之路、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