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浙江养老服务第三次获国务院“点赞”
  • 日期:2021-05-11 09:31
  • 来源: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不久前,衢州市柯城区弈谷文体城小区空巢老人张贤荣、胡玲玲夫妇,吃上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午餐。两位老人均已74岁,做饭有困难,子女又在外地工作。为此,当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调查走访,决定给空巢老人上门送营养餐。

这只是浙江养老服务中的一个“微场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浙江省推进养老项目建设,落实养老服务业支持政策积极主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被通报激励。据了解,这是浙江养老服务工作继2017年、2018年两次被督查激励以来,又一次被国务院点赞。

2020年以来,浙江养老服务政策进一步健全,康养体系建设率先出台,敬老院改造、康养联合体建设、护理员队伍培训等工作全面开展,浙江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养老服务在设施建设、服务补贴等方面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省一盘棋推动各项工作部署。截至2020年年末,全省共有养老机构2485家,床位47.55万张,每千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40.2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3%;新建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85家,目前全省共建1070家,覆盖75%以上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34万个,覆盖面进一步拓宽;金华市、台州市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得到国家财政部3400余万资助,两市均被评为优秀,且金华市获国家部委奖励;去年,我省把6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为民生实事,全省完成适老化改造家庭7510户;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省级财政资金投入2.1亿元,改扩建项目30个。

同时,浙江是全国较早鼓励社会力量活跃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当中,民营资本已成为我省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之一,国有企业、私营、个体纷纷加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如上海企业“福寿康”2018年进入浙江市场,目前已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绍兴等地设立服务网点;温州民营养老品牌“红景天”深耕机构养老20年,目前已走出本省,在福建等地开花结果,将浙江民营机构管理模式向省外输出。

但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坦言,供需矛盾突出,依然是养老产业的短板所在。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路子,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全省民政系统解放思想,发挥吃苦肯干的精神,不断拓宽养老服务新领域。去年,我省明确康养概念,重点对康养供给、人才激励、薪酬机制、财政补助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省委深改办把“加快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列为2020年重点改革项目,同步组织全省111个康养联合体建设试点单位,启动全省康养联合体建设。组建专班,加快研发“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康养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动态分析、监管保障。

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浙江不断优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去年,我省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浙江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全年共培训护理人员12万人次。认定省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7家,市县级培训基地83家,家庭照护者培训基地65家。通过这一抓手,培训一大批养老护理员、院长以及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有了专业队伍作为支撑,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落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收住的16万名老年人,均未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