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说“十三五”丨从城市到乡村 文化建设持续“深耕”
  • 日期: 2020-12-23 11:43
  • 来源: 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点击播放视频

从30公里到100米,是德清县新市镇城西村村民享受文化生活的距离之变。

不久前,德清县新市镇第二届村落文化节暨文化走亲活动在城西村文化礼堂举行,精彩的节目,热闹的氛围,赢得台下观众掌声连连。2019年底,城西村新建的文化礼堂建成投入使用,常常举办文化表演、越剧下乡、电影巡演等别开生面的活动,为村民们送上了一道道文化盛宴。城西村党总支书记沈建平说:“一个村文化活动丰富了,整个村精气神、凝聚力就有了。”

11月15日中午时分,64岁的俞水根来到农家书屋,挑选了一本农技手册翻看起来,他说:“过去,我们借书要去县图书馆,离村子有30多公里;如今,家附近的农家书屋有800多本书,我隔几天就要来转转。”

城西村公共文化服务之变,已经成为我省居民乐享文化生活的日常。在城市,一座座博物馆、影院、剧场,将市民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在农村,陆续建成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文化礼堂等,让文化离农村百姓越来越近。

近5年来,我省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均等化发展,高质量推进区域公共文化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03家、文化馆101家、各类博物馆366家、综合文化站1365家。全省每万人享有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面积1371.4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43.7%。1.4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让文化共建共享如点点星火,散落在东海之滨、之江两岸。

以文化人,文化不仅让人内心充盈,更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力量。在台州仙居县,中国美术学院和乡村牵手,走出了一条高校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

52岁的王新伟是仙居县白塔镇上横街村“碧莲居”民宿老板,近两年,民宿年收入近20万元。王新伟说:“我家的民宿经过美院老师和学生的设计,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突出了木质风格。”

2016年初,中国美院的师生来到上横街村,对村庄进行文化提升改造。当年10月,包括“碧莲居”在内的第一批十多家民宿统一开业。“这些年,村里多了文化设施,周边景点也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开发,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我家民宿的8间客房,周末基本满房。”王新伟告诉记者。该村整村改造提升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修旧如旧”:“三棵树”咖啡吧、书吧应运而生,废弃的猪栏猪舍改造成了艺术家创作室和村展示室……现在,游客来到上横街村,可以在这些地方悠闲地享受“慢时光”。

目前,我省正以“守根铸魂、筑牢新高地,交出文化高分报表”文化建设新要求和“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总体目标,全面开启文化浙江建设新征程。下一个五年,浙江百姓充满期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