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政府公报目录 > 2014年 > 第9、10期(总第1037、1038期)
索引号: 000014349/2020-778045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水资源
发文机关: 省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20-10-18
发文字号: 浙政办发〔2013〕134号
废止时间: 0000-00-00
索引号: 000014349/2020-778045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水资源
发文机关: 省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20-10-18
发文字号: 浙政办发〔2013〕134号
废止时间: 0000-00-00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 日期: 2013- 10- 31 00: 00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91号)同时废止。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0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落实各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严格实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以下简称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促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和保护办法》(省政府令第25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跨市、县(市)河流的交接断面(包括省界和入海断面,详见附表)的水质保护管理考核。
  第三条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对某些交接断面增加相应的特征污染物考核指标。水质目标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环保局关于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109号)的规定。
  第四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实施。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交接断面水量及流向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河流交接断面水量及流向监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文机构组织实施。
  第五条  交接断面水质数据原则上采用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尚不具备条件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相邻的行政辖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联合监测。联合监测的技术规范及监测结果认定的具体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交接断面水量及流向监测数据,交接断面有水文站的,原则上采用实测结果。尚不具备条件的其他交接断面,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文机构组织相邻的行政辖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文机构联合监测分析,提出交接断面水量及流向数据。联合监测分析的技术规范及监测分析结果认定的具体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交接断面水质、水量及流向监测数据,应保持监测时间的一致性。
  第六条  交接断面水质每年考核一次,考核对象为设区市、设区市本级、县(市)行政区,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三项考核指标分别以考核时段平均值计算,考核结果以三项指标中最差的等次确定。
  考核指标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行政区:考核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好的为优秀。考核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差的为良好,水质变差至仅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限值的评定为合格。
  考核指标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但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的行政区:考核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好的为优秀。考核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差的为良好。
  考核指标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出境水质等于入境水质的行政区评定为合格。
  考核指标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且出境水质劣于入境水质的行政区:考核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好的为合格;考核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差的为不合格,其中出境水质下降幅度小于入境水质下降幅度的仍评定为合格。
  第七条  当某一行政区有多个出入境断面时,该行政区出入境水质污染物平均浓度采用各出入境断面污染物浓度的加权平均值(CA)与算术平均值(CB)的二次平均值(C)。计算方法:C=(CA+CB)/2。
  CA的计算方法如下:
  CA=(C1×Q1+C2×Q2+…+Cn×Qn)/(Q1+Q2+…+Qn)
  CB的计算方法如下:
  CB=(C1+C2+…+Cn)/n
  C1、C2…Cn——各出入境断面的污染物浓度;
  Q1、Q2…Qn——各出入境断面的水量;
  考核所对应的水质目标同样采用二次平均值。
  对有境内发源河流的行政区,若出境断面水量超过入境断面水量1倍以上,则超出部分水量视作入境水量,污染物浓度按地表水三类标准值计算。
  平原河网地区水文特征复杂,某些交接断面容易发生倒流、滞流,对这些交接断面,采用其顺流时的水质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平原河网地区确实难以测出流向和流量数据的市、县(市),行政区出境水质污染物平均浓度可以采用各出境断面污染物浓度算术平均值。采用算术平均法时,考核所对应的水质目标也采用算术平均值。
  对多个行政区联合进行污水处理的,污水由管网绕过交接断面经下游地区出境断面排出,上游地区的实际出境污染物浓度(C0),根据上游出境污染物总量加上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属上游地区的排放量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C0=(C1×Q1+C2×Q2)/(Q1+Q2)
  C1—上游地区出境污染物浓度;
  Q1—上游地区出境水量;
  C2—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
  Q2—上游地区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量。
  第八条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审批、安排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实行行政问责制。各市、县(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辖区内主要河流水环境保护负总责。各市、县(市)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包干负责的“河长制”,落实河流水环境保护责任。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纳入省对设区市、设区市对县(市)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市、县(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审批相挂钩。河流出境断面的某项污染物指标评定为不合格的市、县(市),从下一年度开始,该市、县(市)直接影响交接断面水质相关区域内排放该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资源论证文件,分别由相邻各方的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审批、核准在该市、县(市)相关区域内增加排放该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新的大宗取水项目,停止设置新的入河排污口。通过污染治理等措施,出境水质达到合格要求时,所在地市、县(市)政府可以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解除上述限批措施。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予以核定,确实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解除限批措施。
  第十一条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与经济奖励处罚相挂钩。依据各市、县(市)考核年度交接断面水质改善或下降的程度进行奖罚。年度考核结果在合格以上的,出境断面最差水质指标与上年相比的改善幅度(扣除上游来水影响)在10%以内(不含10%,下同)、10—20%、20—30%、30—40%、40—50%、50%以上的,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出境断面最差水质指标与上年相比的恶化幅度(扣除上游来水影响)在10%以内(不含10%,下同)、10—20%、20—30%、30—40%、40—50%、50%以上的,分别扣减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年度奖励处罚方案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提出,报省政府批准后,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6号)中的分配依据,通过财政年终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资金结算予以执行。
  第十二条  考核工作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报经省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附表(见原件下载):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一览表



附件一:

浙政办发〔2013〕134号.ceb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