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疫苗接种短板仍须加紧补
  • 日期:2022-09-26 09:48
  • 来源:北京日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众所周知,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且相对成人和儿童,感染后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更高。但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上月10日,我国老年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5.6%,加强接种率为67.8%,低于美国(92.1%、70.7%)、德国(91.2%、85.9%)和日本(92.4%、90.3%)。

疫情防控具有典型的短板效应,疫苗接种有洼地,免疫屏障就有软肋。眼下,我国新冠疫苗整体接种率很高,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而这“剩下的10%”显得尤为关键。短期来说,由于老年人患基础疾病的比例较高,加强接种的相对劣势,会在传播力更强也更隐匿的奥密克戎面前被突出放大。在今年上半年的香港第五波疫情以及上海疫情中,病亡者中60岁以上老人均占到95%。长期来说,随着各国逐步调整防控政策,国际人员流动显著增强,如果不能通过普遍的疫苗接种最大程度巩固免疫屏障,我们很可能从“安全高地”变为“免疫洼地”。

数据异常直观,道理也不复杂,但具体到最末端的接种环节,现实梗阻也确实存在。首要一点,就是不少人对接种紧迫性的感知有差异。正如有专家所言:我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将感染风险控制在较低状态。对于外出较少的老年人来说,很难实际感受到新冠病毒的威胁,不少人心里存在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不接种也很安全”的侥幸,加之“接种可能有风险”的顾虑,积极性自然会打折扣。可问题在于,时间窗口等不起更耽误不起。事实上,随着样本的丰富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统计和实验数据均清晰证明国产新冠疫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疫苗完全可以放心打,也只有打了才能更放心。

老年人接种率不高,除了短期认知偏误,也受一些长期性因素影响。一来,老年人接种疫苗意识本来就不强,不只新冠疫苗,普通常规疫苗的接种率也较低。比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老年群体的接种率分别仅为6.6%和1.2%。二来,大多数老人居家养老,相对较少外出,给疫苗接种带来不便。三来,在我国,临床服务和预防服务是分开的。社区全科医生熟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但不负责疫苗宣传和服务,疫苗接种人员大都是另外一拨。在几方医生间辗转寻求意见,接种意愿难免降低。

不难看出,老年人疫苗接种有诸多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得有专门的方案和安排。总结现有经验,一是要将心比心,做好科普,这需要专科医生、社区医生、接种人员等同向发力,针对现实疑虑给予及时的针对性的解答;也需要身边的“知心人”“老伙计”现身说法,于闲话家常中打消接种顾虑。二是要换位思考,提供便利,开设专场、“送疫苗上门”等,都是提高接种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同时,由于加强针的接种有半年时间间隔要求,时间一长很容易忘,相关部门不妨及时推送信息予以提醒。

免疫屏障不能留窟窿,不能有短板。在疫苗接种上再加把劲,不断筑牢“免疫长城”,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是我们在这场持久战中把握主动权的务实抉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