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一百一十八场)
  • 主题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一百一十八场)
  • 时间2022年5月18日下午3:00
  • 地点之江饭店会议中心三楼新闻发布厅
  • 简介为及时发布我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省政府新闻办自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起,连续在之江饭店会议中心三楼新闻发布厅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及相关地方、部门负责同志将出席发布会,介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我要咨询:点击前往>>
  • 文字实录

    5月18日,浙江举行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一百一十八场),邀请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经信厅副厅长叶健松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骆莉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经信厅副厅长叶健松,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当前我省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我们先请陈广胜副秘书长作介绍。

    陈广胜:

    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

    根据新闻发布会议程,先由我通报最新疫情情况。

    5月18日0—14时,浙江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5月17日0—24时,浙江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省外来浙人员,在集中隔离点检测发现。

    5月9日至今,浙江省没有出现主动就医或社区、单位筛查病例,所有感染者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自3月3日以来,我省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71例,累计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07例,其中包含海上人道主义救助的省外船员11例,跨区域协防救助的省外转运人员10例。上述阳性患者中,已治愈出院确诊病例646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13例。

    我省本轮累计发生267起疫情,由于应对处置坚决果断,感染者仅1例的为151起,占56.6%;5例及以下的为239起,占89.5%;10例及以上的为22起,占8.2%;86.1%的疫情在3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这充分表明我省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有力有效的,探索形成的疫情防控七大机制是实用管用的。我们将继续完善“源头查控+快响激活+硬核隔离+精密智控”体系,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下面,我再简要介绍近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情况。

    一、完善防疫指挥体系,全面落实精准管控措施

    指挥体系是打好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的关键,是大兵团作战的中枢。我省按照“量化、闭环、高效”的要求完善指挥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加强态势分析、资源调配和监督检查。在疫情发生时快速吹哨响应,省指挥部高频次研判调度,省工作组第一时间下沉,省市县三级扁平化一体协同,确保以领导力、管控力阻断病毒传播。优化快检测、快流调、快编组、快转运、快隔离“五快”循环机制,加强采、送、检、报、转、收各环节衔接,迅速管控住所有风险点、放大器,切实斩断隐匿传播链。

    当前我省已查明来源的202起本轮疫情中,197起与周边省市有关联,占比达97.5%。为有效防范输入性风险,我省压实首站负责制,充分运用“大数据追溯+网格化排查”,加强区域协查管控,确保风险人员及时全部纳管。全省65个铁路车站全部实现“无感出站”,并依托“云防疫”系统,一旦发现风险人员,闸机自动报警,引导进行核酸检测。建设“卡车司机在线”平台,自动审核核酸检测信息、生成电子通行证,已累计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6.6万张,在闭环管理基础上实现快速验证放行。加强“无疫社区”建设,夯实网格员、楼道长包干包户责任制,坚决守好社区小门。

    二、加强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要做到早发现,必须将监测预警的关口再前移。我省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尤其是强化重点群体核酸筛查监测,建立“专业市场防疫在线”等数字化平台,对快递外卖人员、出租车司机、专业市场从业人员等12类重点群体进行建档管理,对未按时核酸检测人员通过赋码予以风险提示。另一方面,扩大社会检测覆盖面。着眼于织密疫情监测网,在全省滚动开展区域核酸筛查。杭州、宁波等市探索城区全域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其中,杭州市在社区、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布局1万个便民采样点,近48小时采样1195.1万人次。同时,配套落实公共场所扫码核验工作,建立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四码一屏”系统,为后续进一步开放城市、确保经济社会正常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能力支撑。我省现有日检5万管以上核酸检测基地87个、移动检测车157辆,日均检测能力1085万管,居各省(区、市)领先水平。各地还加强核酸采样人员培训,不仅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个个会采样”,而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11个设区市均按照不少于3000人规模组建应急采样队伍,杭州、宁波、温州3市均突破万人规模,其中杭州市累计培训采样人员6.2万余人。为使核酸采样具有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尤其随着夏季来临将面对高温酷暑等情况,我省全面推广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应用,集正压防护、室温控制、体温测量、样品传递、病毒消杀、系统扫码、语音对讲等综合功能,首批将在各地先行投放1万个,更好地保障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三、积极支持配合,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5月15日,最后一批浙江援沪采样队员平安返回,标志着我省已圆满完成支援上海核酸采样任务。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投入大上海保卫战。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积极投身援沪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自3月28日以来,从各地医疗机构累计调集7738名采样人员入沪驰援,在当地完成核酸采样4000余万人次。为配合在上海检测,支援气膜实验室等设施,日检测能力达30万管。湖州、嘉兴2市还按照“上海采样、外送检测”的模式,作为援沪固定核酸检测基地,入驻500余名专业人员承担检测任务。同时,派出近2000人的援沪方舱医疗队,累计收治21128名阳性感染者,已治愈出舱21040例。

    着眼于“标准更高、管理更好、服务更暖”,做好上海密接人员转运来浙隔离工作。在本地疫情形势一度趋紧的情况下,杭州、宁波、湖州、金华、绍兴、台州6市坚持“全国一盘棋”,下大力内部挖潜提供3.6万余间隔离用房,通过循环利用,已累计接收6.4万名上海转运人员。各地注重暖心服务,对在浙隔离人员做好生活保障、医疗照护、心理疏导等工作,切实体现“隔离不隔爱”。加强援沪物资保障,在杭州、宁波、嘉善、平湖设立涉沪重点物资中转站,按照“无接触物流”要求,为上海提供蔬菜肉类及其他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应急保供服务。我们秉持“沪浙一家亲”,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全面彻底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浙江力量。

    四、努力助企保畅,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广大企业是浙江经济的基石,是我省立足当下、赢得未来所必须留住的青山。着眼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我省千方百计助企惠企,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5+4”政策包,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尤其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系列减负纾困政策措施,今年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

    疫情防控客观上对人流物流产生抑制性影响,但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运行,就应妥善把握“静”与“动”的平衡关系。对各地疫情防控措施,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避免不合理的隔离管控和卡口拦截,杜绝医疗机构以疫情防控为由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坚持全省一套“健康码”,确保一人一码、全域通行。进一步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港口码头和航道船闸应开尽开。我省建立“即采即走即追”+“人员闭环管理”机制,要求对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行程卡绿色、体温检测正常的货车司机,不得随意限制通行。在货车司机较为集中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防疫检查点等场所,还应设立健康码申诉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货车司机及时提供转码服务。

    我就通报这些,谢谢大家!

    骆莉莉:

    谢谢陈广胜副秘书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提问。

    浙江之声:

    目前包括杭州在内的国内许多城市都提出了“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目标,此前我们也了解到,杭州已经推出了首批移动式的核酸采样小屋,能否介绍一下核酸采样小屋的有关情况?谢谢。

    叶健松:

    感谢这位记者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为加快打造全省各地市15分钟核酸检测服务圈,满足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应用推广工作。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是为实现“零接触”核酸采样而专门设计和建造,内部有新风系统、温控系统、空气过滤等,外部有遮阳棚、样品暂存处、信息采集等,具备正压防护、室温控制、体温测量、样品传递、病毒消杀、语音对讲等功能。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是一个可移动、智能制控的封闭式空间,它既可以代替开放式户外帐篷,保障医务人员免受酷夏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困扰,又可以通过“零接触”方式,确保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是全省布局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站点的有益补充。

    目前,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根据相关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供货方式,正在有序开展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选址、采购、人员培训等工作。谢谢。

    浙江在线:

    在核酸采样小屋这一块的产品质量方面,省里有哪些考虑和做法?谢谢。

    叶健松:

    谢谢这位记者。我省第一时间贯彻落实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疫情防控办立即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广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的通知》,开展排摸、组织遴选、推动生产,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摸排企业情况。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第一时间对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生产企业上门走访、主动服务,经过多轮摸排,目前全省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生产企业近50家。

    二是制定遴选办法。5月10日,报经省疫情防控办同意后,省经信厅印发《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遴选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遴选组织方式、参选企业条件、有关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等。

    三是组织产品遴选。5月10日晚,省经信厅会同省疫情防控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召开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生产企业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听取企业介绍、进行现场质询,根据企业保供能力、产品质量可靠性、产品安全性、使用方便性等维度进行技术评审,结合价格、保供承诺等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遴选形成第一批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生产企业推荐名单。5月16日,省经信厅已牵头组织开展第二批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生产企业组织申报和遴选工作。

    5月份以来,我省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供应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产能快速释放,可以基本满足各地布点需求。下一步,我省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尽快完成相关团体标准起草工作,为规范化推广应用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工作提供标准支撑。指导服务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扩大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产能、提升产量,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采样小屋。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各地目前在疫情发生时都会划分“三区”,有的城市病例并不是太多,但划定的防控范围似乎比较大,以致将整个主城区都作为管控区,这是否合理?能否解答一下?谢谢。

    陈广胜:

    我省在实践中形成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七大机制,“三区”最小单元管控机制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所谓疫情防控“三区”即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简单说来,封控区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只进不出、严禁聚集,防范区非必要不外出、限制人员聚集。总之,要让“三区”静下来、慢下来。

    疫情防控“三区”的实质,是通过限制人员流动、聚集来阻碍病毒传播,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划出包围圈,以最集约的资源实现对疫情风险的闭环管理。之所以将机制定名为“三区”最小单元管控,自然着眼于精准防控,并非划得越大越好。一般说来,各地将确诊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阳性样本采样时间前4天内居住点、工作点划为封控区;将封控区所在社区(村)的其他区域划为管控区;将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特定范围划为防范区,有的覆盖几个乡镇(街道),有的覆盖整个县(市、区)范围。具体由防疫指挥部与专家联合会商进行划分。

    由于有的疫情病毒源头不清、传播链条不明,潜伏着较大风险。为确保及时切断隐性传播链,必须采取断然措施,一开始确有必要将管控范围划大一点,为打歼灭战构建防火墙。当然,大小是相对的,不能简单而论。有的“三区”看似比较大,却是防疫指挥部和专家基于风险外溢研判作出的决策。后来病例数没有直线上升,也正是由于第一时间发力充分。奥密克戎的代际传播速度很惊人,一个小火苗乃至一点小火星,假如在初始阶段慢一拍、犹豫不定,很可能酿成燎原之势。纯粹套用过去对付德尔塔的常规手法,难免会跌跟斗,甚至付出以后花十几倍力气就难以挽回的代价。因此,必须以快制快,努力跑在病毒的前头。

    我省本轮疫情多点散发频发,但由于及时果断处置,均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动态清零。同时应看到,“三区”划分对群众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必然被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这要求各地应进一步在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上不断提升水平,不随意拍脑袋。早在2020年2月上旬,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复工复产,省委、省政府也率先明确提出精准防控的要求,率先探索“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三区”划分乃至疫情防控的其他各项工作,我们都应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之路,努力以最小代价赢得疫情防控的最佳效果,谢谢。

    浙江经视:

    划分了疫情防控“三区”的地方,由于要求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这是否意味着区内的工业企业一律都得停工停产?谢谢。

    陈广胜:

    对疫情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确实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因此对一般工业企业来讲,有必要按下暂停键。但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不能一刀切,还是要分类精准施策。省疫情防控办制定了“三区”内重点工业企业闭环生产操作指引,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重点供应链保障、重要民生物资和医疗物资生产的企业,以及不宜停工停产或停工停产后恢复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停工停产将面临重大违约风险的企业等,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经审批后允许有序生产。

    那么企业究竟应落实哪些责任?主要涉及人员、场所、运输和物资管控,以及应急处置四个方面。一是人员管控。对员工实施封闭管理,凡进入闭环生产区,须健康码和行程卡无异常、持有规定时间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视情进行现场抗原检测。员工之间做到无接触换班,对返岗人员要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点对点”运输。二是场所管控。对企业内场所按风险等级予以分类管理,如将门岗、物资运输装卸区域、进口物品暴露区域等作为高风险区域,设置明显标识,并错时安排相关人员日常生活作息。加强住宿区、就餐区管理,做好各类场所清洁消杀、通风换气等工作。三是运输和物资管控。物资进入厂区,应设置专用路线和固定装卸场所,并采取非接触式货物交接。四是应急处置。企业应制定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紧急情形时快速妥善处置。

    就具体管理流程来说,首先需由企业向属地乡镇(街道)或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作方案,经初审后报县级疫情防控部门批准。对这项工作,属地管理部门要换位思考,急企业之所急,一切从实际出发,快节奏加强指导与监督,真正寓管理于服务中。另一方面,必须夯实企业和员工责任。防疫无小事,尤其在“三区”范围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因留下了“针尖大的窟窿”而引出“斗大的风”!总之,必须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扎实,确保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百分之百闭环生产,谢谢。

    骆莉莉:

    谢谢。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两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