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点”和“示范区”叠加,又一次发展机遇到来——嘉善,向善而变
  • 日期:2021-04-06 16:24
  • 来源: 浙江在线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浙北嘉善县虽小,却很“重磅”——

13年前,习近平同志将嘉善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层联系点;8年前,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两年前,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抓住每一个历史机遇,嘉善的“善”,成为善于突破、向善而变的代名词。这里的城乡统筹度越来越高,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这里的区域开放度越来越快,连续19年位列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这里的发展质量越来越好,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二。

但变中亦有不变。16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到嘉善调研,对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嘉善提出“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推进城乡一体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点希望。这些年,嘉善把“三点希望”作为行动指南,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县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县域样板。

万物萌发的季节,我们惊喜地发现,嘉善矢志不渝地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道路,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窗口,酝酿着又一轮巨变。

眼界之变

“示范”叠加,探寻发展新机

行走在嘉善,就像走入新发展理念的“现实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曾对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做过评估,报告中这样写道:“进展超出预期,示范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

的确,经过两轮示范点建设,嘉善在解决生态环境的短板、土地和资源的约束、转型升级的压力等县域发展的共性问题上,为全国县域做出了示范。然而,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县域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示范点”嘉善,备受瞩目。

两年前,嘉善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嘉善开始新的探索。

“习近平同志的‘三点希望’给嘉善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我们要以‘示范点’高质量推动‘示范区’的一体化。”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洪湖鹏说,“示范”叠加,嘉善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把“三点希望”化为现实。

率先改变的,是对空间的想象。去年起,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嘉善人对县域进行了一次“重塑”。他们大胆地摒弃了以往以乡镇为单元的规划布局思路,以全县一“城”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布局,让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高能级平台集聚。

打开这份“超常规划”,全新的嘉善扑面而来。北片,是以祥符荡为中心的科创绿谷;东片,是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嘉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姚庄省级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形成临沪高能级智慧产业新区;西片,天凝镇、干窑镇、陶庄镇、魏塘街道部分区域联动起来,定位是长三角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南片,目标是成为长三角生态旅游示范区。

乍看,这是县域空间的调整。仔细揣摩,则是对“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的长远思考——

西塘,梦中的水乡。平静的湖荡,悄然变身一体化发展的最前沿,开启一场“世界级”的科创畅想。祥符荡科创绿谷,朝着“长三角科创新引擎”的目标冲刺,3000多亩水域与周边生态景致共融,环湖布局科技创新、数字智能、高校研创等七大创新单元,目前已签约引进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项目,并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等头部院校深入对接。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由嘉善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合作成立,坐落于嘉善与上海接壤之处,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区域重大合作项目。这个充满了“一体化”元素的园区,目标是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谷”。园区内的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办公室还未装修完毕,生产线车间早已全速运作,生产出的光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自动驾驶、物联网等诸多领域。

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是规划图纸之外的“科创飞地”。嘉善把“融入上海”作为发展的首位战略,每年制订全县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现在,更是把融入的“前线”搬到上海。在虹桥“世界中心”,嘉善设立首期2000万元天使基金,利用“资助+期权+激励”的创新模式,引进乔治·斯穆特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飞曼医疗等53个优质项目,实现“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嘉善”。

采访中我们发现,“世界级”“国内领先”等词汇出现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嘉善人的眼界变了,他们已跳出县域的格局谋划未来之路。

观念之变

再造嘉善,平原上筑“高峰”

地处鱼米之乡、物阜民丰的浙北平原,“小富即安”一度是嘉善的“标签”。然而,我们清晰感受到它的新脉动——“爱拼”“敢闯”,嘉善人早已卸下安逸。

微型马达行业的“隐形冠军”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去年微型马达出货量全球第三。这家从上海搬到嘉善的企业,打动他们的是这里创业创新的氛围,它自身也在飞速成长,当前产能已经是7年前建厂伊始的7倍左右,今年产值有望达10亿元。企业负责人赞许:“从县领导到基层干部,都很有精气神。”

嘉善的干部,忙碌是常态——见到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钱慧时,他刚结束与两家沪上企业的合作洽谈,日程表上,到深圳等地的调研学习早已排满;专业水平随时展现——在采访企业的间歇,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亚辉用3分钟就把园区的区位、定位、运营模式等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各项数据随手拈来……

“紧迫感”,这是当下嘉善人常说的词。嘉善所在的嘉兴市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当地干部把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作为“标配”。虽然有“示范点”的光环,但嘉善人清晰地看到县域现代化过程中依然面临的多重短板,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虹吸效应仍然存在。

去年,嘉善提出“迭代升级,再造嘉善,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升级”与“再造”,看得出,嘉善要攀爬新的制高点。

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能源,这是嘉善崛起中的三大新兴产业。近年来,嘉善坚持不懈地调整产业结构,在承接大都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溢转移的同时,错位布局主导产业,重点招引“链主型”“龙头型”企业,精心培育能“顶天立地”的产业集群。

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从5年前的10%增至当前的40%,去年引进百亿元级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目2个;集成电路,这个在大多数人看来不可能在县域成功布局的高端产业,如今也在嘉善落地生根。2019年以来,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已先后引进恒为科技、四方光电等优质项目23个,总投资超275.5亿元。

在疫情倒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之时,嘉善触到了先机。为了促成更多顶尖项目和企业落户县域,嘉善一改积累多年的招商模式,创新推出“基金+股权+项目”的招商引资模式,组建三大产业母基金,采用股权直投形式入股引进重大项目。去年,签约项目273个,投资额超1900亿元,为历年最多。其中,格科半导体、阿里巴巴长三角智能计算基地、云顶新耀创新药都是超百亿元级项目。

难以想象,嘉善一个小县,科研经费支出占到GDP比重的3.4%,位居浙江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14家,实现三年翻两番,这让很多县市望尘莫及。

即使如此,嘉善依然求贤若渴,在连续两轮推行“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又创新推出人才关爱“十项措施”、人才金卡、企业人才住房劵、全省首创的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政策……人才的集聚、创新力的迸发,折射着嘉善最真实的吸引力,积累起小县最强大的发展力。

“嘉善虽是个平原,但努力成为人才、项目、资金集聚的‘高峰’。”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顾新宇多年分管“示范区”建设,他深有感触地说。

品质之变

拉高标杆,开辟跃迁之路

早几年到嘉善采访,当地人最骄傲的,就是“城乡均衡”,城乡交通便捷、公共服务均衡、收入差距小;眼下,他们的兴奋点,已经切换到“共同富裕”,是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乡村发展潜力的释放、个体生活品质的提高……

姚庄镇,全国有名的“小城市”。这里十多年来持续推动中心镇集聚,已有7000多户农村居民“带地进城”、农户集聚率达到70%,体育馆、文体展览中心、社会福利养老中心等一系列“幸福工程”落地,村民生活已与城里人无异,新社区“桃源新邨”更是各地学习考察的热门地。

但姚庄并不止步,城乡融合,要有城市的服务,也要有乡村的生活和气息。两年前,嘉善全县调整土地出让金分配办法,在净收益部分中提取不少于10%的比例,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姚庄把这一笔“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扎扎实实地投到田间地头,用“农房集聚”的思路推动“大棚集聚”。在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散落在各处的低效大棚流转至镇村,小农经营户“以棚换棚”入园种植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现代农业智慧监管系统的协助下,产量比原先提高20%左右,直接销往周边城市。

“曾经姚庄最知名的是农房集聚,现在我们要让乡村成为‘网红’。”姚庄镇干部说。农房集聚后的闲置乡村资源急需盘活,镇里仔细研究长三角旅游业态的变化,决定要打造一个“新姚庄”,目标是让人感到“惊艳、惊喜、惊奇”。在“桃源渔歌”的意象里,姚庄全域布局“两线六村一园”,目前,杭州商旅集团来此投资50亿元建设“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水上森林、长三角非遗村落等板块已建成开放;投资30亿元的中国文艺青年小镇也落户于此。

一个镇如此,更多的村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大云镇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一期厂房内入驻了9个主要来自德国的欧美精密机械和科技人才项目。与众不同的是,这座总投资9400万元的厂房,是由17个薄弱村和5个一般村成立股份制公司后拍下地块投资建设的。参与的每个村,通过腾退部分建设用地指标,以指标或资金入股,每年保底就能拿到投资额的10%。

这个名叫“飞地抱团”的发展模式,最直观的,是让偏远薄弱村的“家底”更厚实。嘉善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飞地抱团”更大的意义在于打破镇村界限和要素流动障碍,让好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等稀缺资源能集中到条件相对优越的“飞地”。目前,嘉善已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6个,30个薄弱村(重点扶持村)全部参与两次以上抱团项目,去年全年累计分配金额1亿元,全县村均集体经常性收入突破400万元。

“缩小城乡差距,不独在物质方面。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要尽享现代文明。”嘉善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嘉善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占比一直保持在75%以上,借一体化东风,嘉善推进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对接上海、资源共享,开通省际公交、通勤巴士,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托管嘉善公办学校,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与上海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示范区医保免备案刷卡结算,实现公交卡、医保卡、市民卡等“一卡通”……更多惠民政策开始从普惠向提质转变。

专家说,嘉善的今天对占到国土面积七成以上的2000多个县市来说,不仅带来经验,更带来无限遐想和希望。但嘉善人以“永远在路上”自勉,不断自我加压,拉高标杆,要走一条跃迁之路。

嘉善,向善而变,未来可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