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产业迈入万亿产业 浙江文旅“十四五”目标出炉
  • 日期: 2021-02-04 09:44
  • 来源: 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2月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五年成绩单。据了解,过去五年间,浙江作为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共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家,位居全国首位。此外,“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双双迈入万亿产业。

“‘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推进有力,成果丰硕。”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表示,2016年至2019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高于全省GDP现价增速3.1个百分点;同期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高于GDP现价增速1.7个百分点,对全省GDP的综合贡献超过18%。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但是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穷尽措施和办法促进文旅消费,推动市场恢复,自去年9月开始,全省国内旅游已基本恢复到上一年同期水平。市场加速复苏,投资也不曾停下脚步。2019年,全省在建文化和旅游项目2839个,总投资2.01万亿元,实际完成258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9%。

“十四五”时期,我省总体目标为: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积极打造良渚文化等一批世界级文化标识;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标准;全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8%以上,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到19%以上。努力建成全国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为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贡献标志性成果。

具体任务为——

一是实施重大改革。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消除市场壁垒,实施标准统一、项目合作、业务联盟、管理协同、制度创新。培育自贸区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探索培育未来景区、未来酒店(民宿)、未来文博场馆等“未来系列”产品。系统集成打造浙江辨识度文化标识,培育100张文旅融合“金名片”,推出10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融合IP,提升核心竞争力。探索文化和旅游线性和区域高地建设模式创新。改革提升办馆办所办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数字化改革,探索建立“整体智治”格局。

二是实施重大平台。完成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杭州工作,建设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中心,争取更多国际性、国家级交流平台落户浙江。推进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等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建设。积极融入上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充分运用大数据,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打造一批高能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筑强产业链。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进省域文化和旅游共同富裕发展平台建设,建立山区26个加快发展县旅游业提升支持机制。

三是实施重大项目。实施科技驱动与数字赋能工程。对影响文化和旅游发展关键性技术,以合作方式开展协同攻关,建成“文化和旅游智慧大脑”,提升“浙里好玩”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四条诗路”、10大海岛公园等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万亿元,每年2000亿元。完成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构建浙江文化基因库,抓好文化基因向旅游资源转化工作。实施文化弘扬工程,建设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良渚文化、上山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宋韵文化等100个文化标识,建成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工程。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打造20个文艺精品佳作,复排30部左右传统优秀剧目;打造10个全国领先的知名旅游演艺品牌项目。出台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版。遴选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等一批冲击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单打冠军”。

四是实施重大政策。完善“坡地村镇”等供地政策。完善金融政策,布局设立文化和旅游专营银行,发展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创设信用担保基金,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人才政策,打好人才引进费、安家补助费、科创成果奖励、激励性特殊报酬在绩效工资外单列等组合拳,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完善消费政策,制定职工带薪休假实施细则。制订国有文化单位景区化后的收入分配及资金监管办法。建立对组织入境游企业的激励政策,落实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五是实施重大机制。完善旅游专班机制,将旅游发展纳入省对各地创先争优行动的评价内容。创新统计方法,建立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价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机制。研究制定文化和旅游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县域为单位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晾晒制度。建立群众、游客评价反馈机制、信用评价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