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四轮驱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助推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日期:2021-12-13 08:53
  • 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今年以来,衢州市人力社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山区发展实际,“政策+数字+机制+平台”四轮驱动,多管齐下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全力打造新时期展示“山区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窗口,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有力支持。1-11月,该市城镇新增就业5.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控制在3%以内;帮扶重点人群3.98万人次,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一、政策引领,发掘新的就业增长点

一是“保民生”,出台支持灵活就业干货政策,培育就业发展新动能。牵头18个市级部门集众力,从发展环境、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夜间等个体经济设摊依法实行“柔性管理”、畅通快递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通道、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就失业承诺管理制度、在村级建设“零工市场”、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单独缴纳医疗保险等,为全市69.7万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劳动致富“保驾护航”。

二是“挖潜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释放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出台“马兰花计划”实施细则,重点针对个体工商户、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开展创业培训。举办首届网络创业培训讲师培训,实现该市自主培育网络创业培训讲师从无到有的突破;配套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从50万元提高到80万元,重点人群及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额度从5000元提高到1万元,有效激发创业活力。全市开展创业培训4813人,发放创业补贴863.9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1502.7万元,同比增幅29.4%。

三是“发红利”,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工资性收入标准。该市最低月工资标准从1660元/月提高至1840元/月,非全日制工作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从15元/小时提高至18元/小时,并相应提高失业保险金、就业社保补贴等一系列待遇标准,提高城乡人员工资性收入。

二、数字赋能,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

一是迭代升级,实现就业事项“两规范”、“无感智办”。全面梳理34个就业创业事项,规范核心事项业务流程、业务标准,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2.0平台办理。推进“失业保险一件事”,实现失业保险金申领、稳岗补贴返还“无感智办”,全市域推广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已无感推送3600余人、1577家企业。

二是延伸触角,打造多功能“智慧就业e站”。示范创建建设“数字就业社区(村)”,通过在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配置数字化设施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实现“家门口”精准帮扶、“码上”培训、业务一站式办理,有效解决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逐步拓宽,创新打造一系列山区县“就业共富”应用场景。柯城区谋划“共同富裕创业带头人”服务应用,服务“1+3+N”创业带头人;龙游县开发就业“职”通车应用场景,建立职业画像库和岗位需求仓储库,通过就业大脑实现人岗匹配智能推送;开化县开发智享零工就业场景,打造灵活就业人员从身份确认到电子合同签订、薪酬发放、技能培训、政策兑现等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服务,引导零工人员由“散”到“聚”,加强灵活就业的规范管理和权益维护,该场景自上架“浙里办”以来,日均活跃人数1482人次,岗位匹配成功率26%,促进人均增收5325元。

三、健全机制,服务提质跑出加速度

一是建立就业质量评价机制,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就业环境评价,推进服务多元化。从企业环境、福利待遇、企业文化、法制环境四大方面,构建一套指标完整的企业就业环境指标评价体系,以体系内43项具体指标为“标尺”科学度量评估行业内、区域内不同企业提供的就业环境情况,以“体检单”形式反馈评价情况,引导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改善就业环境,从源头破解“招工难”、“留人难”问题。目前,全市首批试点企业已完成评价服务,其中8家企业被评定为五星级就业环境企业。

二是完善就业促进帮扶机制,全省率先建设“残疾人就业驿站”,推进服务精细化。遵循市场化原则,根据“中心城区+郊区+乡村”全覆盖规划,指导下辖县(市、区)引入市场主体建设残疾人就业驿站,全市共建设99个残疾人就业驿站。在残疾人就业驿站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推动驿站日常管理,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培训等,帮助残疾人提升技能、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收入。全市已批复残疾人公益性岗位496人,带动124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三是开辟市场化招工模式,创新委托人力资源赴外精准招聘,推进服务市场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首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6家人力资源赴湖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河南等6个省开展精准招聘,人力资源机构通过对接当地劳务经纪人、建立招聘据点和深入乡镇、农村等进一步充分发掘了富裕劳动力,实现春季赴外招聘到衢743人,因剔除传统招聘布展成本和部分人服机构绩效不达标,招引成本也从每人4500元降低至1200元,在提高赴外招聘绩效的同时,有效激发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市场化招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进市场化招聘进程起了一定作用。

四、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核心新支点

一是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催生效益、孵化项目、引领示范”五大目标,不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扶持初创型企业发展。2021年6月成功创建了全市首家“国字号”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填补了该市此领域的空白,并在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引领下,实现全市创业孵化基地“1+3+2”阶梯式建设提升,即新认定1家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

二是举办系列创业赛事活动。围绕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创新型城市目标,2020年举办首届省际邀请赛,邀请八省八市来衢参加,成立八省八市创业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2021年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举办首届衢州市“奇思妙想”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以乡村创业为切入点,根据乡村创业人群类型,划分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家乡代言人三个赛道评比,充分发掘返乡创业典型,浓厚乡村创业氛围,全市共有100多个项目参加评比,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返乡创业热潮。

三是优化线上线下招聘平台。线上,完善“云招聘”功能、开发就业小程序,提供抖音荐岗、直播带岗等多样化的线上招聘服务,实现“招聘服务不打烊”。线下,灵活调整现场招聘会规模,举办就业援助、新春稳岗留工、民营企业招聘、劳务夜市、灵活就业招聘等特色鲜明的线下小型招聘会,积极为不同群体搭建求职平台,在村(社区)设立就业推荐点,推进家门口劳动力供需对接,促进就业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网上招聘累计浏览量25.09万人次;举办小型招聘活动262场,提供岗位9.58万个,促进就业1.65万人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