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个发布湖长制地方标准的绍兴 跟着“三栖”湖长巡湖
  • 日期:2020-12-03 10:00
  • 来源: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迪荡湖村级湖长董红明(右)和街道治水办工作人员在岸边巡湖。 越城区迪荡街道供图

早上,太阳懒洋洋地从东方升起,缓缓地拉开绍兴迪荡湖上朦胧的面纱,碧绿的湖水尽收眼底。村级湖长——越城区迪荡街道塘湾村党总支书记董红明开始巡湖,他走走停停,在拨开水草取水样时,惊动了嬉戏的白鹭……

绍兴是全国首个发布湖长制地方标准的城市,今年湖长制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共梳理出省级标准、试点标准、地方标准等147项,构建了具有绍兴特色的河(湖)长制省级标准化体系,并为“浙江标准”提供参考。

湖长制标准化试点工作主要在迪荡湖进行,该项工作到底如何实施?我们跟着迪荡湖的湖长巡湖,一探究竟。

点点APP,明确工作清单

《湖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对各级湖长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工作任务、巡查要求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迪荡湖是全市重点湖(库),实行市、县(区)、镇(街道)、村四级湖长制,我们首先跟着村级湖长董红明进行陆上巡湖。

早上7时半,我们如约来到绍兴迪荡湖莲花阁门口。“我已经巡湖半个小时了,你们得跟紧啊,否则完不成任务了。”董红明一边点开手机里的“河长通”APP,查看湖长制巡湖地图,一边对我们说。

召开“湖长制”工作会议、制定“一湖一策”治理方案、日常巡查管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董红明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标准化试点明确了作为村级湖长的各项工作清单,“该做什么,怎么做,都有细则,不会像没有标准化时那样摸着石头过河。”

迪荡湖公园占地面积约3700亩,其中水域面积为1700亩,是绍兴水城景观典型的“城中湖”。“大圈5公里,小圈3公里。”2015年10月,董红明就开始巡湖,到如今已整整5年。湖边的127个雨水井和7个污水提升泵,他不仅熟记在心,还对它们进行一一编号,以方便检查。

巡湖队伍不仅要观察湖面水质,还要对环湖步道、绿化草坪、景观设施以及检测设备等一一检查,顺便带走从湖中和湖岸捡到的垃圾。董红明说,几年下来,自己眼睛练就了“扫描仪”功能,各个雨水井、各个水质断面,仔细观察后,基本能判断有没有出现异常。

跟随着他的脚步,我们来到环湖一号桥旁,附近有几个工地在施工,这里是迪荡湖重要的水质监测断面,也是巡湖的重点。就在今年上半年,迪荡湖沿岸一工地的岸边石块发生了破损,导致部分泥浆水流入了湖中。“水面有色差,我马上判断水面出现异常。”董红明立即向上级湖长和迪荡街道反映了问题,不到2小时,该问题就得到了妥善处理。

环湖一号桥断面无异常,董红明拍照上传。半个小时后,我们才巡湖1.5公里,看了25个雨水井和2个污水提升泵,还在湖岸和湖水中捡了大半袋垃圾袋,这时候我们的腿似乎有点迈不开了。董红明已就此结束了早上的巡湖工作,用矿泉水瓶取完水样,赶着送到检测点。

“水陆空”联合值守,排查无死角

越城区渔政执法人员在水面巡查。

“迪荡湖周边34个住宅小区、269家‘六小行业’、377个排水口,湖长的巡湖标准模式实行拉网式摸排,并制定了‘一湖一策’的治理方法,进行水陆空联合值守,巡湖720°,目标没有死角。”绍兴市治水办(河湖长办)专职副主任孙炎松说。

上午9时,我们跟随越城区迪荡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柴永祥和迪荡街道治水办工作人员坐上巡逻游艇,开始了“水上巡湖”。

游艇开得很慢,行至迪荡湖的中心,柴永祥介绍了起来:“湖中设有自动检测设备,每日的数据都会通过系统,智能化地传输到迪荡湖水质监测中心大屏,湖水指标一旦发生异常,检测设备就会发出警报,后台工作人员收到消息后,立刻进行四级联动,进行闭环式处置。”

开游艇的师傅樊伟康说,游客乘坐游艇,大概10分钟便能逛完一圈。但是,为了把湖面上每一个角落都巡查一遍,我们花了40分钟,一边观察水面,一边拍照,游艇一直晃动着,我们的摄影记者开始晕船。

中午12时,正是餐饮最为忙碌的时候。迪荡湖周边,有110多家大大小小的餐饮店,若是其污水管道和废水管道没有按要求铺设而直接排到迪荡湖,后果不堪设想。

董红明和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迪荡中队决定临时到迪荡湖湖泮酒店后厨进行联合检查。董红明和队员蔡忠波进入酒店后厨,搬开地上堆放的蔬菜,露出了一条狭长的排水沟,他们仔细查看是否存在积水。“没有积水,就说明排水管道没有堵塞,不存在隐患。”蔡忠波解释道,如果发现问题,就会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责令限期整改。

董红明告诉我们,除了岸上和水上巡湖,迪荡街道治水办的无人机也会定时进行空中巡逻。

除了四级湖长,相关工作人员还实行联合巡湖,协调解决湖泊水质问题,确保湖(库)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岸线管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执法等任务有效完成。通过湖长制的拉网式摸排后,目前,越城区对排查的87个问题实行清单式销号管理,处置率100%。

志愿当湖长,守护省级“美丽河湖”

“在湖长制标准中有一条,鼓励设置民间湖长,各地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各类民间湖长,参与湖(库)监督与管理工作。在迪荡湖就有一群红色的身影,他们像卫士一样保护着迪荡湖的美。”董红明说。

“报告,我已就位。”傍晚时分,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张高牛今年72岁,住在迪荡湖附近龙骧园小区,是塘湾村村民。

民间湖长志愿者有20多位,每天不定时地出现在迪荡湖。“只要我们一有空,就会来这里,拍一些照片和视频,共享到微信群。为此,我还专门学会了微信群发消息。”张高牛告诉我们,他从小喝迪荡湖的水长大,这些年,他就是迪荡湖美丽蜕变的见证者。

湖长们不管刮风下雨,都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湖域。2018年起,迪荡湖作为绍兴市河(湖)长制标准化试点,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水质稳定在Ⅱ-Ⅲ类水,去年,它还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美丽河湖”。

绍兴总水域面积642平方公里,绍兴的湖(库)数量巨大,足有3382个,绍兴市共有近4000名湖长,实现了湖(库)全覆盖。湖(库)不仅是全市人民的饮用水主要水源地,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生态之源。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湖长制’,有利于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强化源头治理;有利于增强公众治水工作获得感,提升治水工作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发挥湖(库)对河流水质提升、乡村美丽经济打造等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功能。”孙炎松介绍,湖长履职考核工作纳入各地湖长制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水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水域面积萎缩、水体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