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一周年“成绩单” 青嘉吴,越来越“亲密”
  • 日期:2020-11-01 09:27
  • 来源: 浙江日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毗邻的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从未像现在这样紧紧相连。

10月3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一周年现场会在上海青浦召开,会上发布了一周年建设“成绩单”。32项制度创新成果、60个亮点项目……一个个数字描绘出青嘉吴三地如今的“亲密”关系。

数字的背后,是示范区的一体化改革逐渐走向深水区。从单个的项目协同到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在这一年里可以说“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三地底色各不同

一张蓝图管全域

从成立之初,示范区就明确了“不破行政边界,又超越行政边界”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然而,跨越行政区域的阻碍并不容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嘉吴虽区位相邻,但发展现状、规划标准各不相同,任何创新都需要系统化的改革来推动。

对此,示范区首先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一年来,示范区成功编制国内首份跨省域共同编制、具有法定效力的国土空间规划草案,探索形成一套“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管理机制。

规划一成,纲举目张。在规划编制中,示范区又总结形成了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手册,为实现跨域规划编制提供参考范例和技术借鉴,促进一体化发展规划在更大范围内实践和推广。

与此同时,沪苏浙一市两省赋予示范区各片区尽可能大的改革创新空间。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一早就明确对于嘉善建设示范区所需的省级权限“应放尽放”——凡是我省实施的省级改革创新试点,只要是嘉善片区需要的均可实施,实行改革备案制。

探索开发与保护双赢

共护示范区生态底色

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这是示范区的生态底色。在这样一块世界级的“好料子”上,示范区目标是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如何兼顾发展与生态保护,是示范区面临的又一块“硬骨头”。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示范区规划中明确,要使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8%左右,先行启动区达到75%左右。

为了让三地在生态保护上步调一致,10月22日,示范区探索建立了标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此外,沪苏浙一市两省还发布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建立联合河湖长制,对示范区和协调区范围内47个主要跨界水体进行联动管理。就在前不久,嘉善太浦河镇级河长陈贤明就和青浦、吴江的联合河长一起对河道的水质、两岸的环境共同进行巡查。

保护生态,不意味着不发展。一年来,示范区严格把关项目准入,围绕重点聚焦创业创新、互联互通等4类项目抓落地,重点推进60个亮点项目。

早在3月3日,浙江就在嘉善举行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现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达595亿元。这12个重大项目包括城市大脑、半导体、无人智能装备基地、“5G+智能驾驶”等项目,均为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项目。

打通有形无形断头路

促进各要素自由流动

“断头路”,阻隔着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而过去这一年,示范区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让各类要素加速动起来。

10月中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出台。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职称以及继续教育学时,可跨省域互认、共享。之后,青浦的人才到嘉善求职,无需重新审定原有职称。

这样的一体化改革,正在各领域全面推进:一年来,示范区探索开展金融同城化服务,出台“金融16条”,降低金融跨域交易成本;推进示范区内“一网通办”,设立专窗,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办理流程、服务模式,推进企业经营许可、资质跨域互认。

示范区还在打通有形“断头路”上下足功夫,开通了跨省公交线路17条。再过几天,示范区内首个省际对接基础设施工程——青浦区东航路新改建工程将正式通车。青浦区建管委副主任耿伟荣介绍:“通车后,两岸的青浦和吴江居民可直达对岸,比过去绕道高速至少节省20分钟路程。”

“这一项目更重要的意义,是为接下来更多省际基础设施工程对接提供了借鉴。”示范区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示范区内的要素流通将更加四通八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