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构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浙江力量”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日期:2020-10-19 10:04
  • 来源: 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新特征与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他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现阶段,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而且是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形势新发展与新矛盾的国家需要。在此过程中,浙江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服务相对发达、民营经济活力较高,构成了浙江不同于沪苏皖的比较优势,可以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承担“浙江角色”、贡献“浙江力量”、体现“浙江特色”。

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助力长三角科技水平提升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是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现阶段,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将会继续保持超常的态势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打破长三角区域不同领域、地域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长三角产业数字化,可以大幅度提高长三角区域产业科技水平,加速优化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拥有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形成了互联网产业集群。目前,浙江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实现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社会治理方面,浙江也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政府,打造“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服务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长三角区域产业能级提升的关键。推广数字经济发展的“浙江经验”有利于提高长三角产业科技水平,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的传统产业,如医药、化工、机械等,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中依然占较大比重,亟待进行较为彻底的信息化技术革命与数字化升级,要运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新产品的设计、研发、量产和销售进行全过程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因此,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引领作用,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化产业相互融合,优化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对于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具有引领性作用,也是增强长三角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点。


浙江科技金融发展提高长三角创新资源利用率

金融是撬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杠杆。金融业可以有效地整合并利用区域的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科技金融可以帮助科技型企业度过初创时的困难阶段,对于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建设性作用。长三角区域应加快改革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拓展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是我国最早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的地区之一,民间资本较为活跃,科技金融发展较快。目前,浙江着力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正在加快改革金融体制和科技投融资体制,促进国有银行资本进入应用型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与兼并收购领域,不断发挥金融对行业的整合与并购作用。现阶段,浙江的科技贷款规模不断增长,科技型企业受到银行与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不同类型的科技金融工具如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不断增加。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与发展新路径,也促进了企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资源利用率。

当前,长三角区域正在构建多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改变对企业直接补贴的传统做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加大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加速形成。从区域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的研发经费投入和创新资源总量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业相对滞后,投入的研发经费与创新资源的利用率亟待进一步提高,地区间科技金融发展也不均衡。浙江在提供科技金融发展的地区经验的同时,自身的民间风险投资也可以进入沪苏皖地区的科技型企业,促进企业加强研发、扩大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形象、整合行业创新资源。


浙江民营经济活力增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与发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将会立足于区域内与国内需求,加快产业链区域化,更加注重产业配套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活跃的经济活动与旺盛的内部需求,不仅是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且是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

市场化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较早地进行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省内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主要市场主体,也是浙江经济的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由于市场竞争的作用,浙江民营企业具有追求技术创新与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它们通过不断转型升级来应对竞争并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从成本与数量型的竞争转向科技型的竞争,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民营企业立足于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在科技创新与加强管理的基础之上。目前,浙江许多民营企业之间正在形成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合作关系,构成了上下游生产关系,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区域化生产体系,这使得浙江经济生产具有较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激发长三角区域经济活力与需求潜力,是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基础。长三角区域应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不断释放经济活力,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促使我国经济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对此,浙江经济在市场化上领先发展有利于提高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活力;浙江的民营经济活力与需求潜力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加社会收入、就业岗位,提升社会需求能力,是长三角区域内部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保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浙江的数字经济、科技金融服务和民营经济活力,是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支柱。


打印 关闭